导读:提起一座城市,你首先会想到啥?答案里或许有“地标建筑”。巴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广州“小蛮腰”、杭州之门……在现代社会,不管我们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所处的空间和环境大多是由建筑来塑造的。我们的生活空间,怎样更美好?6月9日,在传承·触发——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论坛上,国内十几位院士、设计大师齐聚杭州,共同探讨建筑之于城市、乡村的更多可能性。 增强建筑的时代魅力建筑是无声的,
提起一座城市,你首先会想到啥?答案里或许有“地标建筑”。
巴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广州“小蛮腰”、杭州之门……在现代社会,不管我们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所处的空间和环境大多是由建筑来塑造的。
我们的生活空间,怎样更美好?6月9日,在传承·触发——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论坛上,国内十几位院士、设计大师齐聚杭州,共同探讨建筑之于城市、乡村的更多可能性。
增强建筑的时代魅力
建筑是无声的,但一些建筑却能在瞬间调动起身体感官,激发出人们的情绪。正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国家版本馆等,无不彰显着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大国盛世风采,激发出人们满满的自豪感。
“建筑有它自己的规律,离不开地域、文化和时代。”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看来,三个简单又隐含无限可能的词汇,共同融合构筑了他建筑创作构思的源点和哲学基础——“两观三性”论,即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何镜堂是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许多记录时代的建筑就出自他手——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国家记忆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珍贵遗产,中国南海博物馆是中国南海国家主权的历史明证,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是“一国两制”新篇章的历史记忆……
建筑,不光是城市的意象,也是乡村的表达。论坛上,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助理、建筑学学科负责人赵小龙发问:为什么记忆中的乡村没有了?
根源,或许在没有时代性。如今的乡村,一些建筑呈现出风貌标准化、产业资源同质化、传统文脉表面化的特点,缺个性、缺特色、缺记忆。
“要增强乡村的时代魅力。”赵小龙说,应当充分保护、挖掘、重塑村落的格局风貌、建筑特色、历史人文、生产生活等方面内容,使乡村聚落意象的核心要素和主体内容得到充分展现,让乡村更像乡村。
城市更新要保留底蕴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成为改造的首选,它们该走向何处?
“城市更新要基于文脉,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总建筑师冯正功表示,城乡的建筑风格、历史遗迹、传统文化、社会习惯等,都是城乡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也是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城乡文脉的新空间塑造,是塑造城乡特色及延续城乡记忆与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如何既满足人们生活的新需求,又保留一定的地方底蕴,考验着建筑师们的智慧。
在浙江,未来社区是一个探索的窗口。由浙江工业大学大工程设计集团操刀的瓜山未来社区,是浙江最先动工并建成落地的未来社区,它初步形成了“拆改结合”类未来社区建设的实践样本。
要知道,改造比新建更难,也因此,在设计之初,瓜山未来社区就针对社区内青年基数大、流动快等特点,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坐标——“青年人才社区典范”。
如今,走进社区,可能会有一瞬的恍惚,拥有统一外立面的独立公寓楼与周围建筑区分开来,格外醒目。社区构建的未来邻里、教育、健康等九大场景,从“春、夏、秋、冬”四季轮转中获取灵感,目之所及的社区满是色彩明快、层次鲜明的青春气息。
这大概就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倪阳提出的,关联设计。在他看来,“人、场、时”是建筑系统里隐匿的关联性要素,建筑师要做的,是通过对设计的拿捏,将静谧无声的关联调度起来。
找到“适”的状态
2022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城市病”,比如在城市发展规模上盲目求大,在建设过程中贪大求“洋”,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历史文化风貌受到破坏等。
“要对建筑的地域和环境适应性、经济和技术适宜性、功能和使用舒适性及持续发展可行性进行思考。”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许世文提醒道。
交流中,许世文抛出了他对建筑的思考:“适建筑”观。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建筑本体、环境要素和使用者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以浙江民居为例,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流派,浙江民居多利用水文地形而建,既能适应复杂的自然地形,节约耕地,又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不过,要达到这种“适”的状态,并不容易。许世文和团队在操刀建设杭州国家版本馆时就遇到了很多挑战,比如如何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保护好原有生态环境,如何对“现代宋韵”进行破题等。
在建筑设计中,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副总裁、总建筑师马迪也有同样的理念。交流中,他反复提到一句话,“建筑最迷人的部分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建筑对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
在马迪设计的云栖小镇会展中心上,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初,为了让更多的人愿意靠近建筑,马迪放弃了“凹造型”,做了一个最简单不过的“方盒子”,他自称为一个不像会展中心的会展中心。他的想法是,通过将整个“方盒子”抬离地面,让整座建筑呈现出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把建筑空间还给市民。
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底层尽可能多的开放空间,受到市民的极大欢迎。而对马迪来说,这样一个让人愿意靠近的建筑,才真正实现了建筑的使命——建筑是固定的,但建筑里会触发无限可能。
上一篇:日本建筑家安藤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