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 闻 >   正文

2023年上半年全国建筑市场发展报告

导读:全国建筑业产值稳步上升,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国民支柱产业地位明显,建筑从业人员下滑严重,行业数字化、绿色低碳化、智能信息化趋势明显上半年全国建筑业稳步发展,国民支柱产业地位明显,市场竞争加剧,数字化、绿色低碳及智能建造将引领企业转型2023年上半年,建筑企业面临更高的变革及创新要求,除了提升自身传统业务的核心能力外,还将响应政府对于建筑业“绿色转型”、“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的口号,实现精益化及

全国建筑业产值稳步上升,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国民支柱产业地位明显,建筑从业人员下滑严重,行业数字化、绿色低碳化、智能信息化趋势明显

上半年全国建筑业稳步发展,国民支柱产业地位明显,市场竞争加剧,数字化、绿色低碳及智能建造将引领企业转型

微信图片_20231219110610.png

2023年上半年,建筑企业面临更高的变革及创新要求,除了提升自身传统业务的核心能力外,还将响应政府对于建筑业“绿色转型”、“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的口号,实现精益化及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从战略发展层面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加速转型进程。

东部经济带经济发达,建筑业的国民支柱产业地位明显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59303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带的建筑业占GDP的比重均维持在20%的水平左右,由此可见,建筑业在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举足轻重。

东部经济带依旧保持全国经济领先,除海南省(6.00%)以外,各省建筑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均超10%,7个省市的比重超20%,北京市尤甚,突破至32.82%。

中部经济带依旧保持全国经济平稳,除黑龙江省(6.00%)和内蒙古自治区(5.00%)以外,各省建筑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均超10%,湖北省更加突出,达34.47%。

西部经济带虽然整体落后于其他经济带地区,除西藏自治区(8.00%)以外,各省建筑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仍不甘落后,均超10%,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的直辖城市,建筑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理应第一,达31.29%。

行业结构地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带占据半壁江山,中部经济带建筑人员数下降甚多

从新签合同额情况看,上半年江苏省仍居全国建筑业新签合同额首位,达13974.12亿元。东部经济带新签合同额占全国新签合同额的53.65%,地域优势明显。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12个省市的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速下滑,下降最严重的省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34.01%)、河南省(-24.03%),新签合同额动力不足。相反,青海省的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速最快,远超全国其他省市,达91.68%,新签合同额动力强劲。

从建筑业的企业数量及人员情况看,江苏省长期稳居第一位,建筑企业数达13104家,建筑从业人员数达684.97万人,劳动生产率达220574元/人。东部经济带的建筑企业及人员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均超50.00%,地域差异显著。全国2个省市的建筑业企业数同比下滑严重,分别为吉林省(-26.24%)、黑龙江省(-10.85%),行业竞争激烈;全国仅三成的省市的建筑企业人员数同比上升,西藏自治区(22.71%)、青海省(14.98%)、广西壮族自治区(11.01%)上涨幅度最高。

东部经济带有7个省市的建筑企业人员数出现下降,其中,下降最严重的为天津市;中部经济带仅湖北省的建筑企业人员数同比上升,吉林省的建筑企业人员数同比下降最多,达-21.05%。西部经济带有6个省市的建筑企业人员数出现下降,其中,建筑企业人员数下降最严重的为四川省、甘肃省。

市政及房建项目招标占据主流,采购类项目为中标主体,EPC项目招中标量突增

上半年全国公招市场招标量达1625800个,同比上升37.93%。其中,招标数最多的是市政项目,招标量达229599个;其次是房建项目,招标数达163902个。房建及市政项目的招标体量占据24.20%。

全国公招市场中标量达1284703个,同比上升28.05%。其中,中标项目数最多的是采购类型项目,中标量达810124个;其次是施工类项目,中标量达229974个。中移建设有限公司的中标数量最多,共计中标841个。

全国公招市场的EPC项目招标量达10722个,同比上升17.81%;中标数达9738个,同比上升8.48%。山东省的EPC项目招中标量最大,招标量达600个,中标量达588个。

建筑资质办理业务结构不均衡,资质新办业务成主流

上半年全国资质新办业务的办理量最高,达39864个,同比增长126.91%,业务办理占比量达55.71%,其中,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办理数量最多,达3756个。

从建筑资质业务办理的偏向度情况看,全国14个省偏向于资质新办业务的办理,9个省偏向于资质升级业务的办理,8个省偏向于资质增项业务的办理。

从建筑资质业务办理的总量及增速情况看,5个省(宁夏、河南、贵州、上海、湖北)的办理总量及增速均最高,占据强竞争地位;10个省的办理总量低但增速高,占据弱竞争地位;4个省(云南、广东、安徽、北京)的办理总量高但增速低,占据强竞争地位;12个省的办理总量及增速均低,处于弱竞争地位。

建筑从业人员类型分布不均,注册工程师为主要人员类型

上半年全国的注册工程师人数最多,达593.83万人,占比43.51%;其次是安全员,人数达219.68万人,占比16.10%。全国有27个省的注册工程师人数最多,其中,最多的为四川省(64.91)万人、江苏省(60.90)万人。河南省的技工人员数量最多,达60.60万人;安徽省的特种人员数量最多,达34.41万人;浙江省的安全员人数最多,达36.11万人,江西省的十一大员人数最多,达71.29万人。

建筑营商环境混乱,加强建设信用体系,加速建筑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建筑业营商环境面临企业资质审批困难、招投标市场混乱、企业资金负担严重、中小型企业生存困难、建筑绿色化及智能化程度低下的问题。为帮助建筑企业主动应变克难、助企纾困,推动建筑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深化建筑企业资质审批改革,打破资质逐级晋升限制,放宽资质承揽业务范围,优化企业资质申报条件。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精简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时限,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加大信息公开公示力度,推动数据共享,开展“评定分离”制度改革试点。减轻企业资金负担,全面推行担保和保险替代现金缴纳保证金,建筑业企业可自由选择保险机构和银行。改进工程造价制度体系,探索发布工程造价指标指数,强化建设单位造价管控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完善工程价款结算办法,严格执行工程预付款制度,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足额支付工程款,实行施工过程结算制度。

(2)提升建筑业企业市场竞争力。认真落实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其在专业细分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组织开展“央企帮地企,大企带小企”行动,实施“定向清单式”帮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提升中小微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取消违规设置或变相设置市场准入障碍,清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参与投标或承揽业务的限制条件。鼓励中小微民营企业合并重组,相同资质类别和等级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合并重组的,满足申报条件的前提下,可直接申请自治区权限内同类别高等级的资质。

(3)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发展方面,重点推广装配式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和超低耗能建筑,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方面,鼓励企业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并可享受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方面,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开展项目数字化监管试点,实现数据实时传输;自主创新支持方面,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申报新工法和技术应用示范,参与科技评奖和项目申报工作。

(4)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区域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联合其他部门,如发改、财政、交通、水利、人社等,形成一股整合力量,发挥统筹协调、监督调理的作用,积极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建筑业企业申请高新技术认定、科技项目申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的业务,应给予政策优惠及税费减免。同时,对于符合装配式建筑及新型绿色材料的项目,也应享受税费减免。鼓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融资服务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向风险可控的建筑企业开展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业务。同时,鼓励建筑业企业开展产业链融资。加快推进信用体系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信用评价在工程招投标、资质资格管理、融资贷款、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建筑业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导建筑业企业建立人才工资增长机制,定期开展装配式建筑、BIM信息技术的职业技能拓展竞赛,扩宽人才选拔渠道。

建筑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直击行业痛点,提升建企竞争力

面对传统建筑业低价中标、违法分包、用工荒乱、施工管理风险高、利润空间缩小的问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控管理及优化,帮助建筑企业更加智能高效地整合资源信息,获取全面建筑数据,进一步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依据。


内容
  • 返回顶部